海南大叔收藏十多臺留聲機 留住騎樓文化記憶
2021年06月12日 09:07 來源:南海網(wǎng)

  說起古董留聲機,現(xiàn)在的年輕人大都沒有見過真正的實物,或者只是在電視或書冊中目睹過它們的風(fēng)采。在海口這座城市的一間普通樓房中,擺放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2臺古董留聲機。它們是海南企業(yè)家顏啟勝歷時22年,周游各地收集的成果!12臺留聲機中從?隍T樓收回來那臺手提式留聲機的聲效最好,該臺留聲機是當時華僑從海外帶回?诘模沂菑娜A僑的子孫手中購買的。”

海南收藏家顏啟勝在?隍T樓老街收藏的第一臺手提式留聲機。記者陳望 攝

  因為藝術(shù)喜歡上收藏 愛迪生留聲機開啟收藏之路

  顏啟勝是海南人,今年58歲。他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喜歡音樂和藝術(shù),小提琴、鋼琴等他都會。工作之后,他從事設(shè)計方面工作,設(shè)計和藝術(shù)是分不開,所以工作以后他比較關(guān)注藝術(shù)品之類的東西,特別是有年代感藝術(shù)品。

  “我收藏的第一臺留聲機是愛迪生牌,從此開啟了我收藏留聲機的不歸路! 顏啟勝回憶道,1999年,他去北京出差,在逛北京古玩市場時,被一臺老舊又精致留聲機所吸引,這是一臺產(chǎn)于1897年的滾筒式愛迪生牌留聲機,這是第一代留聲機,當時還沒有黑膠唱片。

海南收藏家顏啟勝收藏的第一臺滾筒式留聲機。 記者陳望 攝

  顏啟勝說,看到這臺留聲機后,他特別感興趣,這臺留聲機從品相和音色方面都保存比較好。不過當時對方要價14萬元,他覺得價格太高了,第一次沒有買;同年底,他又去北京出差,再去那個古玩市場查看,發(fā)現(xiàn)那臺滾筒式留聲機還留著,于是他下定決心買下來,經(jīng)和對方商談最終12萬多元收下!90年代12萬多元相當于海南一套房子的錢,我當時因為喜愛才咬牙買下來的!

海南收藏家顏啟勝收藏的第一臺留聲機。 記者陳望 攝

  為什么會走上收藏留聲機之路呢?顏啟勝介紹,當他買下第一臺留聲機回到海南后,發(fā)現(xiàn)在海南收藏留聲機的人特別少。出于對藝術(shù)的愛好,他覺得留聲機是一個很值得收藏的老物件,留聲機不僅有歷史,還能夠欣賞、收藏,作為家具來擺設(shè)!拔易鳛橐粋喜歡藝術(shù)的收藏家,越發(fā)想收藏更多留聲機,特別是想在海南淘到有年代感的留聲機!

  從海南華僑后代手中收下留聲機 近100年歷史聲效仍動聽

海南收藏家顏啟勝向記者演示啟動留聲機播放音樂。 記者陳望 攝

  “我在海南淘的第一部留聲機是在海口騎樓老街,那是一臺手提式留聲機,該機子產(chǎn)于1911年到1912年之間!鳖亞俜Q,2009年,他去海口騎樓老街逛時,有一個大爺在那里擺攤賣一些老物件,有留聲機、電話機、瓷器等。他當時就看中這臺手提式留聲機,該機品相比較好,重點是聲音質(zhì)感非常好。

  “經(jīng)過交談我才得知這臺留聲機是他們?nèi)A僑從海外帶回?,而且他們保存得比較好!鳖亞僬f,當時這臺留聲機是和一些舊唱片一起賣,他雖然當時很喜歡,但也是第二次去逛才買下。他覺得,好的老物件就應(yīng)該多看,多觀察再下手。

海南收藏家顏啟勝在?隍T樓老街收藏的第一臺留聲機。 記者陳望 攝

  隨后,顏啟勝拿出這臺手提式留聲機給記者展示。留聲機裝在一個棕色便攜式木箱里,打開箱體蓋子,蓋子內(nèi)印有日文,應(yīng)該是一個日本品牌。留聲機的部件有唱盤、唱頭、唱針和一支手搖柄,還有開關(guān)、制動、轉(zhuǎn)速調(diào)節(jié)等功能配置。

  顏啟勝現(xiàn)場演示,先后將周璇、胡蝶兩張老唱片放在唱盤上,搖動手柄,上緊箱體內(nèi)的發(fā)條,隨著唱片平穩(wěn)旋轉(zhuǎn),唱針在膠木紋軌道里一點點移動,老留聲機發(fā)聲了!爸荑、胡蝶都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女明星,你看從這部100年的留聲機發(fā)出來聲音效果還是挺好,歌聲婉轉(zhuǎn)動人。”

  “留聲機的唱針的質(zhì)量十分重要,磨損嚴重的唱針不僅嚴重影響到音質(zhì),而且也可能損壞唱片!鳖亞僬f,年代久遠留聲機的唱針很珍貴,用一次留聲機,就損耗一次唱針,他的唱針都是在國內(nèi)或國外買的,海南基本買不到。

  顏啟勝告訴記者,除了這臺手提式留聲機,他還陸續(xù)在?隍T樓老街淘了3臺老舊留聲機,木制、手搖式的,但是因年代久遠,保管不力,效果不太好,他只能買回來當做擺設(shè)。

  騎樓老街曾聚集?谙冗M藝術(shù)品 收藏留聲機為海南增添文化底蘊

  他認為,海南的留聲機主要是南洋回歸的華僑帶回來的,它集中在騎樓街上,包括中山路、水巷口一帶,騎樓老街確實有中西結(jié)合的文化氛圍地方,騎樓老街濃縮了從國外回流,甚至是從內(nèi)地回流到海南有品質(zhì)的藝術(shù)品,特別是騎樓改造后,散落到市場上很多民間藝術(shù)品,適合喜歡藝術(shù)的人去好好挖掘和收藏老物件。

  “我家里有款式多樣的留聲機,目前家里擺放的有12臺。”顏啟勝說,他收藏留聲機有柜式的、手提式的,臺式的,手搖式的,電唱式的,至少有6種類型。收藏唱片有18世紀到20世紀,各種各樣的黑膠唱盤,滾筒式唱筒。

  他還稱,現(xiàn)在留聲機在市面上越來越少,價值越來越高,喜歡收藏留聲機人的也少,收藏都秉承物以稀為貴的原則 。作為收藏者,他覺得保管或收藏留聲機要有耐心和時間,還要會保養(yǎng)。他的每臺留聲機都是他的寶貝,他每個月都會花時間去保養(yǎng)每一臺留聲機。

海南收藏家顏啟勝正在選擇使用哪張黑膠唱片。 記者陳望 攝

  顏啟勝認為,留聲機作為藝術(shù)收藏品,它和其他藝術(shù)收藏品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留聲機不僅具有視覺欣賞,更有聽覺震撼。如同機械腕表一樣,早期留聲機的發(fā)聲主要是完全借助機械的力量,沒有電的因素。一臺制作精美的留聲機甚至是獨一無二的,它的身價絕不比同時代的名表或名車更差,不少早期留聲機都有箱子,顯得分外的古樸,其中一些用名貴木材制作的留聲機,更是價格不菲。

  “我獨愛收藏留聲機的主要原因是留聲機有文化底蘊,可以通過唱盤回味那個年代藝術(shù)作品。”顏啟勝說,很多藝術(shù)作品都丟失了,他通過收藏留聲機,撿起丟失的藝術(shù)作品。他覺得,海南目前就是缺少文化底蘊東西,收藏留聲機藝術(shù)品,也是為海南自貿(mào)港增添點光彩。

  騎樓是海口發(fā)展歷史中華僑文化見證者

  海南歷史文化學(xué)家石梁平介紹,騎樓是西方建筑與中國南方傳統(tǒng)文化相結(jié)合演變而成的建筑形式,是?诎l(fā)展歷史中華僑文化的見證者。

  “從留聲機傳入?,就了解到?隍T樓當年是一個開放口岸,海外最新、最好玩的東西都是通過騎樓老街進入?。”石梁平認為,海口騎樓老街當年是很繁榮的,人的思維進步,有先進文化傳入海口騎樓,海口騎樓起到海南文化的橋頭堡作用。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wǎng)、南國都市報6月11日消息(記者 陳望)

編輯:李奧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