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視頻—正文 分享
硬核打撈文物“美容”!水下文物保護條例上新
2022年03月31日 17:10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版權聲明:中新視頻版權屬中新社所有,未經(jīng)書面許可的使用行為,本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解說】近年來,破壞、盜撈水下文物的行為屢禁不止。3月30日,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科技所所長張治國向記者表示,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將于4月1日起施行,將可能危及水下文物安全的行為進行了約束,明晰了懲罰措施。

  【同期】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科技所所長張治國

  邊防基本每年都會有新聞報出來,破獲漁民或者不法分子盜撈水下的一些重要文物,比如瓷器等一些,私下去出售這樣一些行為。這是因為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和一些保護區(qū)的具體的劃定和一些具體的措施。但是在新條例里面就能看到,會提到一些懲罰措施,甚至有的要涉及到刑事責任等等。

  【解說】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長孫鍵認為,新條例充分考慮了水下文物保護的特殊性。相比1989年發(fā)布實施的條例更為細化。其中一大亮點是將水下文物保護區(qū)的劃定和制定保護規(guī)劃規(guī)定的更加具體,具有可操作性。

  【同期】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長孫鍵

  這個是一個比較新的亮點。設定保護區(qū)以后,那就有相應的保護范圍。因為特別是像沉船,有很多是密集區(qū)域,在同一個地點,比如說像北洋沉艦,像平潭海峽,它在一個比較狹窄的區(qū)域內,有相當多不同歷史時期的古代遺存,設定保護區(qū)可以更有效地進行保護。

  【解說】此次新條例是在1989年實施版本的基礎上,首次進行大范圍修改細化。過去三十余年,中國水下考古事業(yè)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飛躍。宋代古船“南海一號”于2007年整體打撈出水,轟動世界。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對水下文物保護工作產生好奇。最大水下木質沉船的整體打撈被喻為“抓娃娃機”式硬核打撈、水下文物清理被形容為“水下spa”。真實的水下文物保護工作什么樣?張治國介紹,有時工作人員確實需要潛入水下對文物或遺址做“美容”。

  【同期】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科技所所長張治國

  我們會用一些水下的電動或者系統(tǒng)的工具,對一些有破壞作用的污染物,進行一些適當清理。這也是我們這幾年自主研發(fā)的一些設備,我們會設計各種各樣的噴頭,可以在水下進行震動,切割打磨。跟陸上文物修復一些污染物清理理念是一樣的。

  【解說】中國廣袤的水域內,還存在大量尚未被開采的水下遺址和文物留存。隨著水下考古工作的快速發(fā)展,這些水下遺珍將在未來被揭開神秘的面紗。

  記者 王世博 北京報道

編輯:葉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