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橡膠棄割率從35%降10%以下 政策托起膠工底氣
2023年06月28日 08:39 來源:海南日報

  海南日報記者曾毓慧

  在位于海南中部山區(qū)的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xiāng)南開村,老膠農符桂忠已經離不開一張小巧輕薄、印著“白沙橡膠”字樣的芯片卡。這是全縣2.7萬戶膠農每一筆乳膠銷售、理賠及獎勵的厚實“賬本”,符桂忠每次賣膠都要刷一下。

  如今,符桂忠種植橡膠比以往更有干勁。強化科技投入,全部鄉(xiāng)鎮(zhèn)實施天然橡膠“雙保險”,協同發(fā)展林下經濟,為產業(yè)帶來生機——該縣橡膠棄割率已從一度達到35%降到如今小于10%。

  白沙全縣橡膠種植面積104.7萬畝,其中民營橡膠69萬畝,農民家庭種植覆蓋率達95%,農村人均橡膠保有量位居全國前列。針對全縣第一大產業(yè),近年來,白沙打出一記“組合拳”,讓原本困于低迷的橡膠產業(yè)“突圍”,呈現穩(wěn)中向好態(tài)勢。

  大數據賦能 

  從“臟粗活”到“科技范”

  “干膠含量69.94公斤,成交金額727.38元!6月26日上午,在白沙南開鄉(xiāng)南開村,年過六旬的膠農符桂忠與家人騎車載著滿滿三大桶乳膠來到位于村口的收購站,先倒入乳膠干含檢測儀器,再抬上公平秤,然后掏出一張印有“白沙橡膠”的銀行芯片卡,在點刷之間即完成了交易。他用滿是厚繭的手掌抹了抹額眉間冒出的熱汗,在沾著好幾處膠漬的衣裳上擦干,露出憨實的笑容。

  早年“一手賣膠,一手交錢”的交易,對于大多文化程度并不高的膠農而言,看似十足便捷,白沙緣何要“多此一卡”呢?

  “別看這芯片卡雖小,但作用可大著呢!卑咨侈r業(yè)產業(yè)發(fā)展中心主任邢福順通過手機登錄該縣橡膠生產銷售管理智能系統(tǒng)即可看到,當天,該收購站每公斤干膠收購價為10.4元;此外,全縣各個收購站的交易記錄、歷年保險理賠等信息也都“一覽無遺”。

  他說,以往各個鄉(xiāng)鎮(zhèn)收購點交易記錄均為紙質版錄入,耗時久、更新慢,不利于研判及調整產業(yè)幫扶舉措。現今,只要收購站人員指尖快速操作終端設備,就能將每一名膠農的每一筆交易記錄及時更新在這一智能管理系統(tǒng)里。

  白沙橡膠協會秘書長吳清洪介紹,近年來,白沙通過構建“協會+企業(yè)+收購站點+膠農”模式,已在全縣94個村居設有223個乳膠收購點,并陸續(xù)配置終端設備、電子公平秤等。目前,乳膠收購價格是由該協會報價后生成,各收購點還可綜合成本等因素,上下浮動0.2元作為具體報價,這一系列舉措既讓全縣乳膠交易實現信息化、無紙化和無現金交易,也確保了膠商、膠農、金融機構等多方共贏。

  扭轉低迷局面 

  從棄割到戶均增收3377元

  現今這般“多贏”背后,其實歷經了一番難熬的“割舍”。

  “最差時,割一碗膠水都賣不到一瓶礦泉水的價錢,你說,還有誰樂意摸黑爬山去割膠呢?”已割膠將近40年的符桂忠記得,早在10余年前,膠價持續(xù)下跌,導致膠農生產積極性受到打擊。

  據不完全統(tǒng)計,乳膠行情最低迷時,白沙膠農棄割率一度達到35%。

  在膠農“割舍”之間,自2017年起,白沙在南開鄉(xiāng)開出天然橡膠“保險+期貨”全國第一單后,逐年擴大天然橡膠“保險+期貨”覆蓋范圍,有效調動膠農割膠及參保的積極性。自2019年起,白沙陸續(xù)出臺振興橡膠產業(yè)十條措施,成立橡膠管理部門,改變產業(yè)“多頭管理、管而不!钡膶擂尉置妗

  “俗話說,多勞多得,可是,誰來保證膠農多割一刀,多端出一碗膠水,就能多得一份錢?”邢福順介紹,打消膠農的這一顧慮尤為重要,為此,白沙圍繞橡膠產業(yè)統(tǒng)一管理,提升橡膠畝產、干膠總產量、乳膠銷售總額和割膠率四項指標,通過施行橡膠“三統(tǒng)一”產業(yè)管理模式,即,以“統(tǒng)管”增產量,以“統(tǒng)銷”提價格,以“統(tǒng)!狈里L險,探索建立價格收入、期貨“雙保險”制度,推行割膠生產、銷售鮮乳膠“雙獎勵”機制等。

  在接連打出打好“組合拳”后,白沙逐漸扭轉了膠農棄割棄管棄種的局面,橡膠產業(yè)呈現穩(wěn)中向好趨勢。經統(tǒng)計,2022年,全縣民營生產干膠共計約3.46萬噸,產值3.7億元,干膠平均價格為10.76元/公斤,“雙保險”共計完成理賠8115萬元。白沙有關部門也第一時間兌現承諾——2022年,白沙完成銷售鮮乳膠獎勵1543萬元,割膠生產獎勵1201萬元,上述系列舉措讓膠農戶均增收約3377元,當地割膠率已提升至90%以上。

  “從半夜1點多開始割膠,一直忙到天亮!狈鹬艺f,一家三個勞動力忙碌一整夜,“入賬”727.38元在鄉(xiāng)里屬于“中等偏上”水平。他笑言,眼下這個價格,再加上“雙保險”“雙獎勵”“就很劃得來”。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三年來,白沙推動天然橡膠產業(yè)發(fā)展典型案例被農業(yè)農村部評為“地方維護天然橡膠資源安全先進典型案例”,白沙天然橡膠“保險+期貨”精準扶貧新模式獲選“第二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減貧案例等。

  林下“生金” 

  從單一膠水到“復合”產業(yè)

  白沙地處海南生態(tài)核心保護區(qū),丘陵不少,耕地面積有限,百萬畝橡膠林堪稱“生態(tài)富礦”,既要讓乳膠“增值”,還要讓林下“生金”,才能讓更多的膠農“富口袋”。

  走進白沙元門鄉(xiāng)紅旗村,在占地90多畝的寬窄行全周期種植示范膠園里,順著成片的田壟、緩坡,3年前種下的橡膠樹苗大多已長高至5米多,而那寬窄行種植新模式與示范區(qū)域外密集的膠林形成明顯對比,騰出的林下空間,也讓植栽在橡膠行距間的一株株鳳梨更好地汲取陽光、生長掛果。

  紅旗村駐村第一書記、鄉(xiāng)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陳筱磊介紹,自2020年起,在熱科院橡膠研究所、白沙縣有關部門幫扶及農業(yè)農村部良種良法項目的支持下,該村對原有老齡殘次膠園和低產低質膠園進行更新改造,在不減少干膠產量和提高膠園抗風能力的前提下,選種適合當地生境的橡膠樹新品種,將當地膠林傳統(tǒng)的“3米×7米”行間距改為農業(yè)農村部主推的“20米(寬行距)×4米(窄行距)×2米(株距)”寬窄行新型種植模式。

  熱科院橡膠研究所專家介紹,這一種植模式能讓土地整體利用率增加50%,林下可套種香蕉、鳳梨、雷公筍等喜陽作物,實現全周期間作,增加膠園產出,提高膠農收入!敖衲甏謇镉媱澰俑340畝老齡化橡膠林,并流轉至村集體統(tǒng)一經營!标愺憷谡f,正是有了示范膠園項目的成功經驗,這一提議得到村民支持。

  作為橡膠林下“新秀”,近年來,紅托竹蓀、虎奶菇、虎乳靈芝等食用菌菇產業(yè)相繼落戶在白沙牙叉鎮(zhèn)、青松鄉(xiāng)一片片膠林里!啊窒+紅托竹蓀’年畝產可達1500斤,每畝增加產值9萬元;‘+鳳梨’年畝產達4000斤,增加產值6000元;‘+益智’鮮果年畝產達178斤,增加產值約750元……”白沙農村農業(yè)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白沙橡膠林下多元化產業(yè)效益日益凸顯,也為膠農穩(wěn)定增收注入強心劑。

  如今,白沙推動橡膠產業(yè)發(fā)展不斷有新動作。今年6月,該縣與中國熱科院橡膠研究所簽訂合作協議。后者產業(yè)顧問專家組將幫助白沙培養(yǎng)本土技術骨干人才,培育孵化一批產業(yè)帶頭人。同時,通過共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基地等方式,推動一批符合產業(yè)轉型發(fā)展需求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協助引進科技企業(yè)。

  “雙方將致力于培育一批產業(yè)帶頭人、建設一批示范展示基地、共建一批技術服務平臺、凝練推廣一批服務模式!卑咨晨h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橡膠“全周期種植+良種良法”模式正在各鄉(xiāng)鎮(zhèn)試點推廣,尤其要用好百萬畝膠園打造林下經濟,因地制宜發(fā)展生態(tài)特色產業(yè),帶動膠農增收致富,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

編輯:葉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