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沒有經過科學管理的油茶基地,畝產僅有200斤。但如今我們和海南大學合作選育的油茶品種,畝產最多可達到2000斤至3000斤!”8月1日,在瓊海溫泉發(fā)富油茶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里的油茶種苗標準化繁育技術試驗基地,“95后”青年王輝浩指著眼前蔥郁生長的油茶樹興奮地說,“看,這就是我們選育的海大4號種苗!
不久前,王輝浩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農業(yè)農村部聯(lián)合評選為2023年全國農業(yè)農村勞動模范。而他和油茶的故事還得從13年前說起。
王輝浩是瓊海人。2010年,因為看好油茶的發(fā)展前景,王輝浩一家決定轉型選育、銷售油茶苗種。“阿浩從小懂事,周末都會回家?guī)兔!蓖踺x浩的父親王夏陽回憶,轉型賣苗并不容易,起初家里沒有任何技術和資源,全憑一股韌勁摸索,那時還在讀初中的王輝浩放假總會幫著家里敲油茶籽、裝育苗袋。慶幸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首批嘗試選育的5萬株油茶苗一售而空,這也堅定了他們走油茶路的信心。
2012年,瓊海溫泉發(fā)富油茶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成立,王輝浩協(xié)助合作社將育苗規(guī)模擴大到每年50萬株,期間還吸引了海南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前來參與油茶新品種的選育。每到周末,王輝浩都會“扎”在田地里向專家們討教。
“瓊海人使用山柚油歷史悠久,但由于農戶們缺乏優(yōu)良種苗和先進管理技術,多年來這里的油茶產量低,價格高。”為了種植出更優(yōu)質的茶果,助力當地油茶產量提升,2016年,中專畢業(yè)的王輝浩決定返鄉(xiāng)務農,扎根農村。
“農民知道要給種苗施肥,但并不知道什么時間施肥、施多少肥更合適。”王輝浩告訴記者,過去茶農選種多憑經驗,很少從科學的角度去認識油茶。為了更了解油茶的種植特點,他先后跟隨專家開展了223個國內油茶品種的海南引種試驗工作。在此過程中,他們發(fā)現并標記出500多株符合基本標準的母樹,經過每年對選定母樹進行測定、評價,最終選育出“海大1號”“海大2號”等多款適合海南種植的優(yōu)良品種。
跟著專家團隊學習,讓王輝浩深刻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他告訴記者,過去油茶基地每年畝產僅有200斤,經過多年研究摸索,如今他們試驗種植的油茶畝產最多可達到2000斤至3000斤。
多年來,溫泉發(fā)富油茶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一直致力于為種植戶提供優(yōu)質壯苗。但2016年,當地茶果一度面臨滯銷的狀況。他開始思考,怎樣才能讓跟著他一起種植油茶的農戶掙到錢。于是,他決定開設油茶加工廠,以合同價定期向農戶收購茶果。
王輝浩在確保茶果品質的同時,不斷改良和完善當地傳統(tǒng)的榨油工藝。通過3年摸索,他制定出包含從良種壯苗、種植管理、果實采收,到采后處理、炒制工藝等在內的全流程茶油生產技術規(guī)程,讓合作社打造的山柚油品牌“北仍山”達到國家特級標準。
苗圃里,溫泉村村民王春妹正為種苗澆水。她種了2畝茶樹,農閑的時候還會來合作社打工,每個月有2000多元收入。在合作社里,像王春妹這樣既賺工資又學技術的還有近50人。
在王輝浩看來,盡管常年在田間地頭的奔波曬得黢黑,但他依舊樂此不疲。未來,他還想打造油茶共享農莊,推進油茶產業(yè)全鏈條發(fā)展,構建集農業(yè)、觀光、體驗于一體的油茶樣板區(qū),讓田園變公園、風景變“錢景”。(記者 陳子儀)
原標題:畝產最多可達3000斤 “95后”青年和海南大學合作選育油茶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