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wǎng)記者 丁文文
寒假來臨,“神獸”們?nèi)绾味冗^假期?不少家長把目光投向了研學游和冬令營,更注重利用假期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的興趣技能。冬日的海南,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豐富多樣的人文資源,成為研學旅行的熱門目的地。
“尋跡瓊州”非遺民俗之旅、“星辰大海”強國逐夢之旅、“詩意瓊州”東坡文化之旅……多條帶有海南濃厚文化特色的研學旅游產(chǎn)品火熱出圈。
人文資源燦若繁花
“海南可以說是文化的海上繁花!骞、‘坡翁’、丘濬、海瑞,一個個歷史名人在此閃耀著光輝,詮釋著‘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痹诤D鲜〉浼砼c研究基地研究員何杰華看來,海南文化研學源遠流長。
海南“小椰子”為研學團小朋友表演瓊劇。海口市旅文局供圖
“除了歷史文化,就單單從節(jié)令來看都非常有特色,有意思。比如農(nóng)歷二月,這里有盛大的軍坡節(jié),全島300多座冼夫人廟和一村一廟的民間信俗體系里,海南人民釋放最大的熱情,用最有溫度的方式完成紀念,完成表達。三月三,這里便真的是歡樂的海洋,五指山、保亭、樂東、三亞、瓊中、昌江、東方、陵水等黎苗人民聚居地,他們會用最地道的五色飯、長桌宴,不絕于耳的雨林民歌,招待南來北往的客。今年過年,你還可以到海口參加換花節(jié),感受一次來自古早的浪漫,你也可以去崖州,鰲山燈會、崖州歌會,從初一到元宵,熱鬧不打烊!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南研學不僅能體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還可以體驗到海南特有的民俗文化。
“總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蔥葉送迎翁。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焙D鲜÷梦膹d副廳長李仲廣表示,海南淳樸多彩的土著風情,連大文豪蘇東坡都樂在其中,留下詩篇。游客們對于海南,更多把目光聚焦在這座有著熱帶雨林、有著陽光海灘、有著椰林風情的美麗海島。其實這里還是黃道婆學習紡織技術的地方,這里各民族歌舞爭奇斗艷,這里少數(shù)民族用獨特食材烹制的美食令人流連忘返……希望能藉由文化研學旅游將海南獨有的黎苗文化、非遺、民俗資源進行系統(tǒng)化、科學化、藝術化的表達,培育新的旅游消費熱點,讓更多的游客在海島旅游中領略黎苗風情,民俗特色,進而了解一個更有底蘊的海南。
文化研學熱度攀升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海南越來越多的景區(qū)、教育機構深挖文化資源,各具特色的研學旅行產(chǎn)品也受到市場歡迎。寒假一到,不少旅游景區(qū)迎來了一批批開展研學旅游的團隊。
研學團參觀海南非遺藝術館,感受?诜沁z文化魅力。?谑新梦木止﹫D
“黎族先民們在實踐中摸索出利用蘇木、姜黃、藍靛草、谷木、烏墨樹等植物染制的工藝,染出黃、紅、棕、綠、黑等顏色的棉線,最終織出了五彩相綴的黎錦……”來自北京的小朋友吳悠在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qū)里認真地記錄著海南黎錦織染的步驟!皩iT選擇了非遺之旅,因為我很喜歡黎族和苗族那些美麗的服飾。這次來深入了解以后,才知道不僅布料全部取自大自然,而且上面的花紋有很多含義,非常有趣!
“景區(qū)以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優(yōu)勢為核心,積極探索非遺+研學實踐深度融合,將非遺研學作為一個重點項目來開發(fā),打造全鏈接沉浸式體驗。我們也將聯(lián)合周邊的市縣,將非遺研學線路進一步完善和擴展!焙D蠙壚乒壤杳缥幕糜伟l(fā)展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陳國東表示,希望非遺能夠成為海南研學旅游中的一大主題。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在儋州東坡文化旅游區(qū)書聲瑯瑯,仿佛回到千年前的場景。“我們以學習中國傳統(tǒng)拓片技藝為載體,有機融合東坡文化,將東坡《坡仙笠屐圖》《渡海帖》《月梅圖》等珍貴文物及書畫制成拓片作品。學生既能認識了拓片制作流程,又能感悟東坡文化,領略一代文宗的藝術風采!睎|坡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進入寒假以來,研學項目期期爆滿,老師們都快忙不過來了。
親子游團隊走進南灣猴島,觀看《猴島傳奇》天幕秀。南灣猴島生態(tài)旅游區(qū)供圖
而在南灣猴島生態(tài)旅游區(qū),集合了秀麗的南灣艷景,自然萌趣的野生獼猴,風情四溢的疍家漁排、海韻恬適的網(wǎng)紅呆呆島與一覽無余的最長跨海纜車等眾多研學資源,推出“猴+疍”研學專線。南灣猴島生態(tài)旅游區(qū)品牌運營副總監(jiān)邢福海介紹,“去年,該產(chǎn)品就已經(jīng)接待了超過十萬人次的學生前來體驗!
打造行走天涯大IP
“盡管海南文化研學市場發(fā)展迅猛,優(yōu)勢明顯,但也存在不少短板,比如文化研學資源有待深挖和整合、精品線路不多等。”業(yè)內(nèi)專家表示。
海南省典籍整理與研究基地研究員何杰華認為,海南文化底蘊源遠流長,將其與研學旅行深度融合,通過文化元素的融入,創(chuàng)新了研學形式,不僅是文化自信的體現(xiàn),也是華夏兒女追根溯源的情懷。
“民俗是有特色的文化現(xiàn)象, 民俗是重要的旅游資源,民俗資源的創(chuàng)新運用至關重要。”海南旅游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陳耀給出四點建議,“一是對接主線挖主題;二是瞄準需求創(chuàng)特色;三是圍繞主題巧文創(chuàng);四是立足融合做產(chǎn)業(yè)。”
研學團走進三亞蜈支洲島旅游區(qū)。蜈支洲島旅游區(qū)供圖
海南大學旅游學院院長郭強認為,海南有著深厚的特色歷史文化,如南海更路簿、東坡文化、黃道婆與黎族棉紡織技藝等,為文旅融合發(fā)展提供了豐富要素和發(fā)展空間。他建議,海南應在構建文化品牌體系,增強文旅品牌競爭力;深化產(chǎn)品與文化主題融合,提升文旅品質與內(nèi)涵;打造文化地標,推進文化與旅游業(yè)態(tài)融合;運用科技手段,在構建高質量、數(shù)字化文旅產(chǎn)業(yè)體系等方面下功夫。
“‘天邊’不如‘身邊’,‘身教’勝于‘言傳’。走出教室、走出校園,海南的任何一處風光、景點都能是學生們的研學之地。”海南省旅文廳二級巡視員鄒賢鋒介紹,海南將圍繞市場需求,以文化和旅游部今年舉辦的“多彩研學游華夏——特色研學旅游主題日”活動為契機,以不同的方式推介海南精品研學旅游線路,邀請目標客群實地體驗海南研學魅力,打造“行走天涯 研學海南”這一海南研學旅游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