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南新聞9月6日電(凌楠)9月1日下午4時多,正在海邊進行海上救援機器人操作訓練的潘哲宏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里傳來急促的聲音:求求您,救救我!
原來,一位家住廣東的22歲年輕小伙,出于好奇,在沒有任何安全保護的情況下,從?诩偃蘸┫滤氉砸蝗藙澲鴺鍣M渡瓊洲海峽。
由于受臺風“蘇拉”影響,越往海峽中央,風浪越大,加之小伙沒有操作經驗,槳被激流沖走,人被困在波浪中,隨著槳板逐浪漂流,情況非常危急。
小伙網絡搜索到潘哲宏預留的救援電話,立即進行求助。
潘哲宏一邊安撫小伙,一邊憑著自己豐富的海上救援經驗,指導他進行自救,然后立即協(xié)調海警等相關單位進行救援。
最終,在海南海警幫助下,小伙被安全救回。參與救援的海警官兵說:幸虧救助及時,如果再晚一點,天黑浪急,小伙麻煩就大了。
作為?诩獗鴳本仍⻊罩行闹魅,類似救助行動,對于潘哲宏是“家常便飯”。
潘哲宏1988年入伍,由于軍事和思想素質過硬,他成為所在部隊的軍事骨干,并因此入黨。1994年,潘哲宏退伍后,被海南一家大型企業(yè)特招為安全質量管理員,并逐步走上安全主管的領導崗位。
潘哲宏熱心社會公益事業(yè),早在服役時,由于他所在部隊營區(qū)位于三亞海邊,每天海灘上游客非常多,經常會出現(xiàn)游客溺水和水上被困等意外事件。
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部隊專門成立應急救援小分隊。潘哲宏作為士兵骨干,擔任救援小分隊負責人。
“救過多少人記不清了,特別是夏天,游客溺水或被困的事經常發(fā)生!迸苏芎暌蚓戎缢慰瓦榮立過三等功。
潘哲宏介紹?诩獗鴳本仍⻊罩行墓ぷ髑闆r。凌楠 攝
退伍不褪色。回到地方后,潘哲宏依然秉承軍人本色,組織身邊的退伍軍人,長年自發(fā)堅持參與地方政府組織的各類應急救援任務和志愿者服務工作。
5年前,潘哲宏干脆辭去企業(yè)的高薪待遇,專職從事各類應急救援工作,并在?谑袘惫芾砭趾秃?谑型艘圮娙朔⻊罩行闹С窒,成立“?诩獗鴳本仍⻊罩行摹薄D壳,該應急救援服務中心擁有169名隊員,幾乎清一色退伍軍人,其下轄“尖兵應急救援隊、尖兵志愿者服務隊、尖兵應急救護培訓、尖兵消防培訓隊、尖兵義警隊”等5支分工明確的志愿服務隊伍。
“抗擊外來侵略,軍人是尖兵。作為退伍軍人,在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時,我們也要當‘尖兵’!迸苏芎耆缡墙忉尫⻊罩行拿Q的由來。
每次受領救援任務,潘哲宏總是身先士卒,沖鋒在前,因此,人送外號“尖兵隊長”。
“尖兵隊長”名不虛傳。應急救援服務中心成立后,潘哲宏全身心投入應急救援事業(yè),幾乎每周都會組織內部培訓,提升隊員的全面素質。創(chuàng)辦之初,中心經費不足,他自掏腰包購買訓練裝備。近年來,他們積極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每年為學校、企業(yè)、政府機關組織數(shù)十場應急救援培訓與演練,提升全社會應急救護能力。
去年9月,潘哲宏他們剛為一企業(yè)做完應急救援培訓。下午下班時,一位剛參加完培訓的職工,路遇一心;颊,該職工連忙運用所學心肺復蘇技能,進行現(xiàn)場救護,為患者贏得黃金搶救時間,后在120醫(yī)護幫助下,被救患者轉危為安。
為擴大救援范圍和提升救助成功率,潘哲宏組織救援中心成員,創(chuàng)建數(shù)百個救援微信群,并與110、媒體和社會其他救助機構實施有效聯(lián)動,真正做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前不久,海口鄰縣一位七旬癡呆老人,獨自一人搭車進入?诤螅馔馐й。
當?shù)孛襟w、公安全力投入搜尋,依然不見老人蹤影。后來,潘哲宏組織救援中心志愿者全微信群發(fā)布老人照片和尋人啟事,很快得到環(huán)衛(wèi)工人報告,在?谝还珗@綠化帶內找到奄奄一息的老人,并及時成功給予救助。
潘哲宏深知,應急救援服務的社會責任重大,他擔任中心主任以來,手機24小時從不關機。
“我希望每一個救助電話,都能幫助到遇困群眾。但我又希望自己的電話永遠不要響起——因為,社會的平安,就是對應急救援服務工作者最高‘獎賞’!碧曛宕珙^、身穿;晟赖呐苏芎,言談舉止間,依然透著軍人特有的那種干練與果敢。
近年來,由于工作成績突出,潘哲宏多次被地方政府評為“先進志愿工作者”“優(yōu)秀應急服務工作者”和“先進共產黨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