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典速遞
海峽兩岸南宗道教首次共同奉祭三清道祖臺灣松山慈惠堂舉辦法會祈愿民增;海南定安軍坡節(jié)上演驚心穿杖 數(shù)千民眾觀看 700余名臺灣道親現(xiàn)場表演八佾舞航拍海峽兩岸南宗道教奉祭三清道祖大典壯觀場面海南市縣民間道教組織參加三清道祖祭典活動
    • 南宗道教興起于兩宋時期,是以內(nèi)丹修煉為主,以雷法行持為輔的道教宗派。南宗道教奉三清、四御為至尊,天師、五祖為宗師。
    • 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是道教,南宗道教宗壇玉蟾宮位于海南省定安縣文筆峰山麓,是道教南宗的實際創(chuàng)始人、南宗五祖白玉蟾的最終歸隱之地。
    • 八佾舞是中國古代規(guī)格最高的祭祀舞蹈,是中華傳統(tǒng)禮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禮”的最好詮釋。八佾舞的舞者身著古代制式禮服,一組三十二人(男)手執(zhí)盾、戚,另一組亦為三十二人(女)手執(zhí)雉翟、龠。八佾舞展示了禮儀之本,禮之本在“仁”,是為華夏文明積聚的文化慧果。
    • 道教儀式也稱為齋醮科儀,正如道教經(jīng)典《道書援神契》所說,儀式的名稱、框架體系、具體儀式,全都“本乎周禮”。道教齋醮在世界宗教祭祀文化中獨樹一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祭祀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論壇觀點
    白玉蟾簡介
    •   白玉蟾本姓葛,名長庚,生于瓊州(今海南瓊山),南宋著名道士、道法宗師。他既是南宗道教的實際創(chuàng)始人,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書法家、養(yǎng)生家、思想家。
        他一生云游四方,天文歷法、書法繪畫等無所不學,無所不通,留下三千多首詩詞和眾多修身養(yǎng)性著述,被稱玄門大師。
      “南天情”愛心公益活動自2009年始至今已走過七個春秋,創(chuàng)辦之初就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贊賞,在廣大社會愛心企業(yè)家和賢德之士積極響應下,共資助孤兒1903名、孤寡老人650名、貧困大學生840名,資助資金超過5000萬元。旨在為愛心人士與孤寡老幼之間搭建愛心交流的平臺,影響和號召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救助弱勢群體的隊伍中來,讓南天之情溫暖每一個人的心靈。
    軍坡節(jié)
    • “定安軍坡文化節(jié)”于2014年成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棒[軍坡”是海南人特有的習俗,相傳源于唐代,是為紀念我國嶺南著名俚人首領(lǐng)冼夫人而舉行的祭祀活動,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吧系短荨、“過火山”、“穿杖”是軍坡節(jié)最古老神秘的祭祀禮儀和習俗,也是人們祈求避邪求福求富貴保平安的一種神圣儀式。
    靜美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