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都市報3月30日訊(記者 任桐 實習生 潘凱)太陽剛剛升起,屯昌縣烏坡鎮(zhèn)新華路13號的小院里,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小院不大,位于前庭和后房中間的區(qū)域,大約七八平方米。這里,一口油鍋,鍋下柴火燒得正旺,陳家文和愛人廖月梅分別坐在油鍋兩側,制作著屯昌傳統(tǒng)小吃——烏坡花生餅。
兩個人,一人用模具做花生餅雛形,一人翻滾著油鍋里的花生餅,搭配十分默契。不一會兒,一個個花生餅出鍋,整齊地擺放在托盤里。
這時,手機鈴聲響起,陳家文急忙擦了擦手,接起電話。電話那頭一個熟悉的聲音:“陳叔,今天軍坡節(jié)家里來客人,麻煩幫忙做400個花生餅!标惣椅乃斓卮饝溃骸昂绵希裉炝看,我給你留好!
今年62歲的陳家文和愛人從1995年開始制作烏坡花生餅,至今已經30年。他們自制工具、調配秘方,始終堅守傳統(tǒng)制作工藝,只為制作最地道的烏坡花生餅,讓這一特色小吃名揚遠方。
烏坡人鐘愛花生
夫婦二人制作花生餅30年
屯昌烏坡的花生餅出名,要從花生種植說起。
得益于烏坡鎮(zhèn)的土壤、氣候等自然優(yōu)勢,一直以來,該鎮(zhèn)的農戶們鐘愛種植小種花生。這個鎮(zhèn)子雖然不大,常住人口僅有2萬多人,但小種花生的種植面積卻高達1萬畝。
烏坡的花生個頭雖小,卻果仁飽滿,出油多且香氣濃郁,深受當地人喜愛。其中,將花生制作成花生餅,就是當地人喜歡的一種品嘗花生美味的方式。于是,不少有手藝的農戶,開起了作坊,制作花生餅。
陳家文和廖月梅夫婦的作坊就是其中一家。
“小的時候,我父親做花生餅,我就在旁邊看著!绷卧旅妨钠饍簳r的過往,仿佛歷歷在目:“花生餅特別香,有時候忍不住我就偷吃一塊。”
1995年,結婚10余年的陳家文和廖月梅一直努力掙錢謀生,但總是打零工,收入并不穩(wěn)定。陳家文與愛人商量,不如和岳父學習制作花生餅,是一門手藝,收入也穩(wěn)定些。
就這樣,夫妻二人虛心學藝,開始在自家的小院里制作花生餅。
“手藝不復雜,但要付出不少辛苦!标惣椅姆驄D二人每天清晨6點準時開始工作,洗花生、調制面糊、撿柴、燒火、做餅……“平時做到中午,就夠賣一天的量。12月到2月春節(jié)前后特別忙,有時忙完太陽就要下山了!标惣椅恼f。
雖然辛苦,他們卻堅持30年沒有停過工。30年間,花生餅從2毛錢一塊,到如今1元錢一塊;30年間,他們在鎮(zhèn)上做出了名氣,街坊四鄰都認準“陳叔”家的花生餅;30年間,他也做出了對花生餅的感情,逢人就推銷:“花生多,面粉少,又香又有嚼勁,咱烏坡的花生餅地道!”
自制模具、秘制香料……
每一顆花生餅里都暗藏“匠心”
陳家文制作花生餅,過程看似并不復雜。
第一步,將糯米粉、香料、鹽、花生米攪拌成糊狀;第二步,將糊狀餅料裝進長柄模具里,抹平拍實;第三步,將帶著餅料的模具放入油鍋里;第四步,逐一撈起,放在竹簸箕里瀝油。
然而,這明面上的簡單流程背后,卻暗藏“匠心”。
“選花生很重要,一定要選烏坡花生,而且是當年的新花生,陳花生不行。”陳家文說:“花生顆粒大小一樣,不然有的熟了,有的不熟,或者有的熟過火了;ㄉ炇菆A形,每個直徑約5厘米,如果用小種花生,40;ㄉ鲆粋餅,大一點兒的花生需要30多粒。”
烏坡花生餅“嘎嘣脆”,咸香口感,最重要的就是秘制的香料。這也是陳家文絕口不提的“秘方”,但他也透露,最早的配方,經過多年發(fā)展,也會根據大家的反饋進行微微調整,力求保持傳統(tǒng)口味的基礎之上,迎合更多人對美味的追求。
與此同時,火候也是關鍵,外皮被油炸得金黃或略顯金黃時就撈出。與其他油炸小吃要“趁熱吃”不一樣的是,烏坡花生餅冷卻后熱氣消退再吃,口感最香酥、清脆。
“要想干好活,工具可是關鍵!标惣椅哪闷鹗⒎藕隣铒灹系拈L柄模具介紹道:“這個長柄是我去找竹子,自己打磨的,要夠硬度,能吃住勁,F在餅漲價了,也要做得大一些,才更實惠。”
名氣越來越大
烏坡花生餅上榜屯昌“十大小吃”
“晚上喝兩杯,走,去新華路13號陳叔家買點花生餅去!薄筒讼矚g吃烏坡花生餅,大家常說,吃花生餅,寓意著“一路生花”。
也正因如此,烏坡花生餅總是以不同姿態(tài)“亮相”于餐桌。比如,早上腌粉里拌著吃;中午加上生抽,和稀飯一起吃;晚上又成為下酒好菜。
“以前做好花生餅,就放在一個大方盤子里,在店門口散賣,一塊一塊地賣。賣了十幾年,名氣才打出來,大家想吃花生餅了,都來找新華路13號陳叔家!标惣椅恼f。
靠著一個一個的回頭客,陳家文制作的烏坡花生餅名氣越來越大。店里的花生餅也從散賣逐漸發(fā)展成為罐裝禮盒裝售賣,從原來的“等客來”到如今的“訂單式”銷售。
30年來,陳家文和廖月梅用他們的雙手,將幸福生活“藏”在了花生餅里。他們堅守傳統(tǒng)工藝,用心制作每一個花生餅,傳承著烏坡花生餅的傳統(tǒng)美味。
“2023年,烏坡花生餅上榜屯昌‘十大小吃’。”屯昌縣烏坡鎮(zhèn)烏坡社區(qū)干部符燕說:“烏坡花生餅已不只是一道美味了,更是屯昌的一種美食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