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正文 分享
三亞新發(fā)現兩處海草床、新記錄兩個珊瑚礁分布區(qū)
2023年09月11日 08:36 來源:海南日報

  本報三亞9月10日電(記者黃媛艷)三亞近期完成了對全市生物多樣性的摸底調查,新發(fā)現兩處海草床,新記錄一種海草種類和兩個珊瑚礁分布區(qū),調查海域內最大珊瑚直徑為2米。

  本次調查發(fā)現,該市近海漁業(yè)資源常見物種有197種,海草床總面積為43.8公頃,珊瑚礁總面積為1775公頃;淡水水域共記錄維管植物303種,其中野生稻和水蕨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52種淡水魚類中,花鰻鱺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大型底棲動物229種;329種陸生脊椎動物中,細刺蛙、海南兔、脆皮大頭蛙等13種動物為海南特有種。2014種維管植物中有53種熱帶雨林珍稀瀕危植物和4種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的濱海植被。

  “中國林業(yè)科學院熱帶林業(yè)研究所牽頭,用了近一年的時間開展了全市生物多樣性調查和保護規(guī)劃編制,全面摸清三亞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情況,為接下來精準保護打下基礎!比齺喪猩鷳B(tài)環(huán)境局工作人員石挺孟說。

  研究人員對近海漁業(yè)資源的調查發(fā)現,197種近海漁業(yè)資源常見物種中,含有青石斑等85種魚類,春夏漁汛出現時偶爾還會引來中華白海豚等大型珍稀海洋生物前來覓食,據估算三亞近海漁業(yè)資源產量約為5000噸/年。此次調查新發(fā)現了兩處海草床,新發(fā)現海草床上的海草種類為三亞新的記錄種——喜鹽草。

  珊瑚礁資源是三亞保護最好的近海生物類群,本次調查新記錄兩個珊瑚礁分布區(qū),共記錄137種三亞近海珊瑚礁種類,珊瑚礁主要分布在保護區(qū)內和保護區(qū)外,保護區(qū)外的珊瑚以石珊瑚為主,調查海域內最大珊瑚直徑為2米。

  本次調查共發(fā)現13種陸棲脊椎動物為海南特有種,共記錄到27種兩棲類動物,占海南的58.7%。海南溪樹蛙、脆皮大頭蛙等5類蛙類占海南特有蛙類總數的35.7%,他們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次生林溪流生境,進一步說明三亞熱帶雨林保持相對較好。

  此次調查共記錄三亞206種鳥類,占海南鳥類總數的46.5%,其中6種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34種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中部山地熱帶林灌鳥類和沿海濕地鳥類為三亞比較具有特色的優(yōu)勢的鳥類資源,海南山鷓鴣、海南孔雀雉、海南柳鶯和海南畫眉為三亞記錄的海南特有鳥類。三亞35種哺乳綱動物中,海南兔、豹貓、赤腹松鼠等為三亞濕地分布的重要經濟哺乳動物。

  本次調查發(fā)現三亞植被類型主要為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長有瓊南地區(qū)特有的海南蘇鐵、囊瓣木、海南欖仁、海南栲等,分布有無翼坡壘、海南龍眼、蝴蝶樹、疣粒野生稻等海南代表珍稀物種。熱帶雨林植被主要為熱帶低地雨林,主要沿著三亞北部邊界線呈東西方向分布,植物主要有厚皮樹、白肉榕、黃杞、青梅等;三亞有39種紅樹林優(yōu)勢群系,分布面積較大的群系有正紅樹群系、欖李+角果木群系、欖李群系、正紅樹+無瓣海桑群系等,主要分布在三亞河—臨春河、榆林港和青梅港等。

  本次調查顯示,三亞珍稀瀕危植物有57種,其中蘭科數量最高,有20種,主要有墨蘭、冬鳳蘭等。目前三亞確定的古樹名木有1182棵,35種古樹名木300年以上的有58株,樹種主要有酸豆、木棉、見血封喉等。

原標題:三亞摸清生物多樣性“家底” 新發(fā)現兩處海草床、新記錄兩個珊瑚礁分布區(qū)

編輯:陳少婷